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精神落地生根,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2.总体目标。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二、基本要求
1.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坚持辩证统一,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
2.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3.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从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和实施保障,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三、主要任务
1.理论武装体系建设方面: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到教育教学各方面,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价值引导,开展各类先进典型的宣传选树。
2.学科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育人质量,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提升科研育人质量,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
3.日常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提升实践育人质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提升文化育人质量,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升网络育人质量,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提升心理育人质量,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的作用,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
4.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提高管理服务育人质量,健全管理服务育人制度体系,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制度育人环境。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增强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提升资助育人质量,建设发展型资助体系。
5.安全稳定体系建设方面:强化政治安全,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切实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身体健康。落实“一岗双责”,完善预警预防、综合研判、应急处置、督查报告、责任追究等安全稳定工作制度。
6.队伍建设体系建设方面: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培训轮训、实践锻炼等制度,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严格落实中央各项指标性要求,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7.评估督导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多元多层、科学有效的思政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完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实施机制。完善推进落实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督导考核,实行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
四、组织领导与实施保障
1.强化党的领导。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结合到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一体化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校党委将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具体措施,以项目化形式推进,明确工作体系、基本任务、具体举措和责任单位(见附件),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2.强化改革驱动。要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形成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全面保障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深入实施。要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聚焦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破解思政工作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切实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3.强化基层党建。各学院要重点聚焦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学院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健全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上的政治把关作用。推进教工党支部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
4.强化组织育人。要提升组织育人质量,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