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江苏海洋大学信息公开网
 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信息公开统计  学校网站首页 
 
公开目录
党务公开
全局工作
政治建设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
纪律建设
制度建设
校务公开
基本信息
招生考试信息
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
人事师资信息
教学质量信息
学生管理服务信息
学风建设信息
学位学科信息
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
其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党务公开>>制度建设>>正文
 
中共江苏海洋大学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
 索引号  jg004/2022-00005  主题分类  制度建设  公开日期  2020-03-09
 主题词   发布机构  党委宣传部  文  号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现结合学校实际,就进一步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各类课程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要求,注重系统性。坚持顶层设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坚持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把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作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举措。

2.坚持重点建设,发挥引领性。从打造每一堂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做起,培养一批思政课程教学名师和建设一批课程思政品牌课程,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3.坚持统筹推进,确保可行性。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功能,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内容和方法,加强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分步推进。

4.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独特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在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形成新模式。结合海洋大学特征,挖掘涉海课程特色育人元素,强化海洋文化育人功能。

5.坚持内外联动,聚焦实效性。始终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课程为平台,注重促进课堂内外联动,将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加快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按照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的总体要求,以思政课程为基础,以专业课和通识教育课建设为重点,深度挖掘每一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推动每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的、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一流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遴选一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设计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指标,探索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具有自身特色、育人效果明显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达到学校有氛围、课程有示范、教师有榜样、成果有转化的总体目标。

(二)阶段目标

1.2020年,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建设;启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设计;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培育25门左右课程思政示范课;培养并选树15名左右课程思政示范教师。

2.2021年,在示范引领的基础上,推动二分之一以上的课程达到课程思政规范化建设要求;总结并凝练前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设计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指标。

3.2022年,全校所有学院所有课程都达到课程思政规范化建设要求,整体提高育人效果,初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引导广大教师砥砺思想品质、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引导广大教师将教书育人与提高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明确教学职责,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的日常考核,坚持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引导广大教师以德自律,以学识示范。深入挖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营造尊师氛围,塑造良好的教师文化。

(二)加强教师的教育与培训。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辅导,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入解读,加深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及原则等的理解;各学院开展专题讨论,组织广大专任教师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编制《江苏海洋大学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指导手册》,开展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指导;通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教职工理论学习、入职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进行再学习、再动员,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不断增强广大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设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研究项目,引导广大教师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二者是一个“课程思政共同体”,共同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把课程思政建设好,必须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任务要求,着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以高水平教学资源为支撑,以高质量示范课堂为抓手,以高标准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入推进思政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内容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

(四)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要在各类课程中深入挖掘家国情怀、哲学思想、科学精神、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坚持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要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的复合型人才。要增强通识课程育人功能,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精神、探索创新精神,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学生高尚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文体类课程要突出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要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海大课程”,把海洋意识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营造“学海、知海、爱海”的育人氛围,增强学生亲近海洋、认识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五)推进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要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大纲,健全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强化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大纲设计、教学设计、备课授课等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优先在国家公布的目录中选用。要抓住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大力推进授课模式改革,建设示范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库。要探索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通过问题式、研讨式、启发式、案例式、翻转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融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中。

(六)抓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组织骨干教师到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进行观摩学习,学习示范课建设经验。制定《江苏海洋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管理办法》,在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课程中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师名师和团队。做好示范课程建设经验交流、观摩,总结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将成果和经验逐步推广到其他课程。以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设置校级课程思政相关研究课题,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授课专项比赛,对获奖教师进行奖励。注重典型示范和榜样塑造,以先进带普遍、以局部带全校。及时总结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成果和经验,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课程思政名师名课。

(七)完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结合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在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中体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三位一体课程目标。严格执行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学生评教、督导听课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以及在一流课程遴选、验收中,要设置相关评价指标,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发挥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和重要内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重要标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也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中。完善领导干部听课联系制度,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和业务状态,把握相关教学内容的政治性和时代性。

四、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学校党委成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发挥学院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党政齐抓共管,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组长:校党委书记

副组长: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

成员: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办公室、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由党委宣传部部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二)协同联动。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注重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各教学单位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制定本单位的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方案。

(三)考评激励。建立动态化、常态化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表彰先进、督促整改。学校设立课程思政专项经费,以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形式进行资助,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四)典型宣传。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故事赋予改革创新的动力。围绕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统筹用好校内外各类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积极的课程思政改革氛围,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13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895000   邮编: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