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江苏海洋大学信息公开网
 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信息公开统计  学校网站首页 
 
公开目录
党务公开
全局工作
政治建设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
纪律建设
制度建设
校务公开
基本信息
招生考试信息
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
人事师资信息
教学质量信息
学生管理服务信息
学风建设信息
学位学科信息
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
其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党务公开>>思想建设>>正文
 
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
 索引号  jg006/2022-00004  主题分类  思想建设  公开日期  2022-11-04
 主题词   发布机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人民武装部  文  号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光荣而重要的使命。党委学生工作部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主要部门之一,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过程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多渠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聚焦思想引领,把握育人根本

要避免培养出“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学生,就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道路和制度、民族和文化的内心认同。党委学生工作部协同有关部门一道连续两年制定了我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方案,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要求,从宣传引领、教育引导、活动体验、示范带动、建章立制等五个方面,列出了十六、七项具体工作内容,落实到“开学第一课”、升旗仪式、出早操、主题班会、疫情防控、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典型选树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班培育、制度建设等具体工作中,帮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能力

只有高素质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辅导员队伍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群体,他们整体的能力素质尤为重要。学校近几年加大了辅导员招聘力度,按1:200配足了人数,解决了编制,落实了“双线”晋升政策,充分体现了学校对这支队伍的关爱。同时,现在的辅导员队伍中新人多,他们的成长仅有“厚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管”。一是加强培训暑期开展集中培训,平时按条块专项培训,新入职的参加岗前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明确不能触碰的底线、红线。二是加强考核,优化完善辅导员考核办法,考核每年开展一次,充分运用考核结果。三是加强督查,对平时的夜间值班、疫情防控、业务工作等事项进行不定期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提醒、批评、教育。

三、解决实际困难,增强育人效能

只有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赢得学生。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解决思想问题,就抓住了合适的时机,提高了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一)党委学生工作部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构建咨询和危机干预、教育和应急处理、发现和预警三层网格,落实“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预警机制,完善咨询干预体系,做到“周周筛查、月月预警”。近两年来心理中心组织咨询师督导培训、辅导员培训讲座、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等,不断完善家校沟通共育体系,构建医校合作平台。以大数据赋能和提升心理育人工作的精准度和效能,对需重点关心群体提供心理支持和帮扶。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辅以思想道德和组织纪律教育,不因学生有心理问题就降低要求、纵容默许、搞特殊化,不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健全人格的普遍提升。

(二)以精准资助为途径,以全面育人为目标,在对学生实施经济资助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实施感恩、立志、自强等“精神资助”。近年来,每年评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社会奖学金;发放国家助学金、蓝海助学金、社会助学金等;发放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金;举办诚信教育、“苏乡永助”资助育人等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受助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三)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大学生九项主题教育,组建师资队伍,采用案例教学方式,线上微课与线下讲授相结合,不断提升育人效果。推进易班平台建设,依托易班平台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网络课程学习,拓展宣传教育活动网络新阵地。着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将“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阵地,突出思想引领,突出力量下沉,突出自我治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完善“三全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面向未来,党委学生工作部将继续着力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现“党建+思政”互融、“教师+学生”共育;挖掘使用学生第二课堂数据,增加素质拓展分析模块,完善文明诚信模块功能;推动学工队伍全员协同育人等三项工作上取得突破,为学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海洋意识、核心素养的“海大人”的育人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13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895000   邮编:222005